劉哲清晰地記得去年5月參加DeepSeek線上面試的情景。面試官連續3小時的高強度提問讓他倍感壓力。盡管他作為211、985高校的應屆博士生,在校期間已嶄露頭角,但面對那些深入且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他仍感到不小的難度。
劉哲表示,DeepSeek是唯一一家會根據應聘者的專業背景量身定制編程題目的公司。網絡上也有人分享面試經歷時提到遇到了出乎意料的問題。例如,關于DPO為什么用KL散度而不是交叉熵的問題,有網友感嘆這些問題難以理解。
近期,國產AI大模型DeepSeek在全球范圍內引發轟動,登上各大熱搜,推動了科技變革浪潮。一方面,國產AI芯片、云服務提供商以及軟硬件廠商正加速與DeepSeek適配,其技術快速滲透到汽車等多個領域,AI生態系統持續壯大;另一方面,這也迫使谷歌、OpenAI等科技巨頭加快產品升級和開源的步伐。
人們特別好奇的是,在短短兩年內,核心團隊不到100人的DeepSeek如何實現了其他大型互聯網公司和實驗室未能達成的技術突破。劉哲認為,DeepSeek的崛起似乎是必然的。應聘者普遍來自清華、北大等頂尖學府,面試過程嚴謹且要求高,招聘并未設定人數上限,明顯感受到公司旨在網羅頂尖智慧人才,只招收天才級別的精英。
劉哲描述,面試開始有一個編程環節,測試結果決定是否進入面試。面試持續3小時,由兩位面試官分別進行,每位面試官負責1.5小時。其中一位面試官會深入考察機器學習的基礎知識,另一位則關注項目經驗。整個面試過程體驗良好,團隊充滿青春活力。
盡管劉哲最終沒能入職Deep Seek,但他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他認為公司的人才篩選模式很好,企業很人性化,給了天才們自由發揮的機會。
孫商也曾參加過DeepSeek的面試,他的感受與劉哲略有不同。當時的面試流程與現今眾多互聯網公司的招聘環節相似,涵蓋了簡歷問答和算法題的測試。總體難度不算特別高,但因為裸考未能在那次面試中脫穎而出。
一位專注于算法的面試者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他主要從事TensorFlow/PyTorch相關的工作,涉及各種模型結構、復雜度以及分布式訓練。他提到,DeepSeek的面試流程包括三輪,而應聘的成功率因崗位而異。對于HR或銷售類崗位,面試相對容易,但核心研發崗位非常難。
行業關注的焦點轉向了如何利用DeepSeek所引發的流量紅利。這家公司被國際媒體譽為“OpenAI最強勁對手”,其內部運營模式、戰略規劃和員工特征引發業界廣泛討論。有朋友曾參與DeepSeek的面試,并直接與創始人對話,感覺公司充滿愿景,研究氛圍優于高校實驗室,非常適合對AI充滿熱情的研究人員。另外,一些參加過DeepSeek面試的人表示,公司不設KPI考核,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每位核心算法人員都能直接與梁文峰探討問題,更像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
作為中國炙手可熱的科技初創企業之一,DeepSeek已經成為全國年輕求職者夢寐以求的工作地。根據幻方量化官網及各大招聘網站的信息,DeepSeek在其杭州總部和北京分部開設了多個與通用人工智能研究和開發相關的職位。BOSS直聘網站顯示,DeepSeek招聘的AGI大模型實習生日薪500-1000元,每周工作4天;深度學習研究員-AGI崗位面向在校生或應屆生,提供14薪,月薪6-9萬。應屆生年薪最高可達126萬,員工福利包括五險一金、定期體檢、帶薪年假、餐補、零食下午茶、團建聚餐、住房補貼、節日福利等。
孫勝曾在2022年參加過DeepSeek面試,那時就聽說幻方正積極籌備投身于AGI的研發。雖然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加入實習,但與HR的聯系始終未斷。如今DeepSeek聲名鵲起,他不禁感慨:“有種機緣巧合錯失良機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