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視角,畫中的飛機居然能不可思議地突破場景限制,飛向另一個空間的天空。這就是籠中窺夢,一款僅憑3秒的動圖就能搞懂玩法,讓人“一眼驚艷”的視錯覺解謎游戲。
這款由 Optillusion 開發、心動發行的解謎獨立游戲,11月16日在PC端(Steam/Wegame)和手機端(iOS/TapTap/Google Play)全球同步上線。玩家只需要轉換視角,就能從小小的盒子中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1.轉換視角:打破時間與空間維度
把一只螞蟻放在球面上,它爬來爬去也無法意識到自己所處并非平面;人類也無法擺脫三維空間的局限。但是換個視角,在三維空間中也能創造出看上去不可思議的矛盾圖形。
比如將地球的水倒進去也填不滿的克萊因瓶:
永遠也走不到盡頭的彭羅斯階梯:
即使這些東西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也攔不住人們利用視錯覺的奇思妙想。
比如另一款高口碑手游畫中世界,同為心動發行,就利用了平面上的視覺錯位來設計謎題關卡。籠中窺夢也同樣以視錯覺為靈感,但是將謎題藏進了3D立方體中,更加強調不同空間面與面的連接。
相比于平面,立方體意味著有更多的可能,小盒子的每一面都藏著截然不同的天地:
有著豐富的場景,但籠中窺夢的玩法卻足夠簡單純粹,玩家能進行的操作只有五種:放大縮小拉近拉遠轉換角度。通過旋轉互動,將這些相鄰或是相隔的世界拼接,即使身處不同場景的物品也可以突破空間限制,解鎖完全不同的新奇內容。
尋找不同世界連接的過程并不是毫無頭緒的“碰運氣”,更需要的是玩家的觀察力與想象力,解謎的線索已經其實暗藏在場景中,比如物品的形狀以及顏色,不同世界的色調氛圍,還有碎片化的故事信息......
2.轉換視角:解讀不一樣的故事
在玩家專心于旋轉拼接與場景互動中,還有劇情線索暗藏其中等待發掘。
對于解謎游戲來說,卡關是影響故事推進與游戲體驗的殺傷性武器,如何在游戲性與提示系統中找到平衡也是籠中窺夢制作人一直在思考的難題。
為了讓各種“段位”的解謎玩家都能得到最舒適的游戲體驗,在經過深思熟慮后,他們為游戲設計了三種提示方式:文字線索、高亮、視頻提示。這保證了玩家既不會因過于直白的提示而失去思考的樂趣,也不會因為毫無頭緒因此灰心喪氣,放棄探索盒中的秘密。
游戲中的提示系統
游戲中的提示系統
除了旋轉視角,完成不可思議的拼接那一霎那能給予玩家巨大的滿足感,游戲還設計了獎章系統來不斷給予玩家更多的正反饋。
游戲中的獎章系統
整個游戲沒有任何文本形式的敘述,但散落各處等待玩家收集的照片還是將一個父與子的故事娓娓道來。這種碎片化敘事,給玩家留下了足夠的想象空間來從個人視角對故事進行解讀,是在游戲本身玩法之外的又一重開放式謎題。
3.轉換視角:完成“不可能”的挑戰
與紀念碑谷等經典視錯覺游戲背后有專業的團隊支撐不同,籠中窺夢是由兩位開發者的大學畢業設計打磨而來。
相比于2D場景,可旋轉的3D的世界=有更多的角度可探索=更加龐大的工作量。兩位開發者對于游戲中拼接的設計始終沒有一套完整的工序方法,主要的設計方法就是“冥想”,甚至連冥想的重點也很隨機,就是對著Maya中的場景不停地旋轉來尋找可拼接的可能。
初期階段的設計草圖
“冥想”獲得靈感過程并非想象中的浪漫,反而枯燥艱難,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可能將一整個月的工作全盤推翻。到了制作后期,游戲謎題的創新難度愈加提高,但二人始終沒有放棄對創新性的追求,絞盡腦汁在不斷失敗、摸索、試探中磕磕絆絆地前進著。
就像游戲中通過轉換視角,不斷嘗試,終將看似不可能的場景拼接,兩人也在開發過程中不斷打磨、推翻,在幾乎沒有什么經驗能夠借鑒的情況下終于完成了籠中窺夢的制作。
憑借獨特的玩法與出色的品質,籠中窺夢還是早期版本時,就得到了諸多玩家與專業機構的認可:2019年 IndieCade 最佳創新體驗設計,英特爾大學游戲展最佳玩法等獎項,2020中國獨立游戲大賽最佳創新獎等等。前段時間,在備受全球關注的獨立游戲的盛會IGF(獨立游戲節)上,還獲得了最佳設計獎提名。
現在,這款游戲終于在11月16日上線與大家見面,是時候轉換視角,完成那些“不可思議”了。